关于南通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 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3-08-23 16:01 累计次数: 字体:[ ]

现将南通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国家、省各项决策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千方百计抓生产、促消费、扩投资、优服务,全力推进营商环境提优、科技创新提效、产业集群提档、战略工程提速、城市品质提升、生态保护提标等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向好、稳中提质。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1.3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外贸进出口增长0.7%,预计实际使用外资13亿美元,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4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0.9%,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主要抓好了以下6个方面工作。

一是内生动力逐步增强,经济运行态势向好。助企措施有效落实。推出“经济运行整体好转50条”“稳岗留工9条”“金融20条”等政策措施,持续深入做好服务市场主体大走访活动,切实帮助市场主体解难题、增信心。今年以来,全市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60亿元,兑现产业转型升级及人才专项资金4.9亿元。工业经济稳步提升。完成工业开票销售7077.8亿元、增长8%、全省第4,工业用电量206亿千瓦时、增长16.5%、全省第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加快3.3个百分点、全省第3。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上半年产值超5000亿元。其中,船舶海工产业增势较快,手持船舶订单增长超30%,部分重点企业订单交付期排至2026年。建筑业平稳发展。出台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意见,调整优化促进房地产市场政策举措,“一企一策”化解风险挑战,“保交楼”工作有力推进、6个项目已完成交付4个。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长7%,建筑企业开票销售金额降幅较一季度收窄8.5个百分点、下半年有望“转正”。服务业恢复性增长。完成服务业开票销售6350.3亿元,增长6%、较一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单位月度新增183家、全省第1,新培育省级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5家、全省第1。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制造业贷款余额连续3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26个基点。新增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消费需求快速回升。“四大商圈、两大集群”加快建设,紫琅新天地、万豪酒店等重点项目竣工开业,举办夏季购物节等30多场促消费活动,累计拉动消费超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举办南通江海国际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洲际梦幻岛、冰雪世界等开业运营,全市接待游客2472万人次、增长67.3%,实现旅游总收入382.14亿元、增长63.1%,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5%和108.3%。

二是项目建设加力提质,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重大项目引建有力。持续深化招商引资突破年成果,举办在沪跨国公司总部对接会等精准化投资促进活动,新签约并注册重点项目245个,其中超5亿元内资项目192个,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53个,六大主导产业项目占比63.7%。设立项目建设“龙虎榜”,晒成绩、比进度,34个项目列入省级重大项目清单,省市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分别达65.8%、53.6%,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率分别达75%、75.6%。大力开展科技招商,上半年认定科创项目734个。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实施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方案、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持续推进数字赋能,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专项行动,实施“智改数转”项目1470个,新增省级及以上“智改数转”标杆示范10个,入围“智能制造城市二十强”。64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总数创历史新高。落实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软信技术、科研技术等行业开票销售分别增长30%、40%。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做大做强科创基金体系,设立10支总规模35.3亿元直投基金。前两批次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攻关项目中8个完成中期验收。组织综合性产学研活动8场,签订合作700余项。申报省成果转化项目36项。大力培育创新载体,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663家,省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签约落户一批项目,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中天海缆、铁锚玻璃通过省企业重点实验室验收,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如皋市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完成“旗舰领航”企业质量体检210家,申报“江苏精品”78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050件。正式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项目立项。

三是战略任务加快落实,支点作用持续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稳步实施。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63.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4.5%。南通新机场预可研报告上报民航局开展行业审查,张靖皋长江大桥、北沿江高铁南通段、海太长江隧道建设进展顺利,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苏通二通道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宁通扩容、绕城高速、洋通二期加速建设,通常高速前期工作稳步推进。跨江融合持续推进。实施“五大行动”,上半年新签约并注册市外内资项目中71%来自苏南、上海项目。通海港区新开通至韩国仁川、平泽港集装箱班轮直达航线,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5.5%。南通机场开通首个洲际货运航线。启东—吴江高端制造产业园建设、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等合作事项列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年度工作计划,长三角一体化36项年度重点工作、60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加快。年度20项重点推进事项、20个重大载体平台、80个重点建设项目扎实推进,三夹沙南航道竣工验收,网仓洪1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取得施工图批复,吕四东港池一期码头工程、西港池港口支持系统工程交工验收,洋吕铁路主标先导段顺利建成,新江海河等江海通达工程报批有序推进。吕四起步港区打造“沪通快航”品牌,实现“陆改水”隔天班运行,首条集装箱外贸航线正式开通。

四是改革开放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不断提优。“营商环境提升年”成效巩固拓展。推出“万事好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新66条,《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进入人大审议阶段,出台进一步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政策引领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出台《南通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63222”攻坚行动方案》,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持续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全流程电子化率达98%以上,平均用时0.45个工作日。上半年,全市新增企业3万户,市场主体总数达122万户。推广“拿地即开工”模式、累计惠及项目183个。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持续位列全国地级市前列。“标准化+一件事”事项达119件,压减时限78.2%,压减企业、群众跑动次数77.1%。依托“万事好通·惠企通”政策直达平台汇集惠企政策3946条,认定类资金项目实现免申即享。重点改革事项扎实推进。优化完善涉企制度出台程序,着力破除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壁垒。实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三年行动,海安市、海门区入选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培育名单。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组建南通建设交通集团,为全市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支撑。召开第五届通商大会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表彰“张謇杯”杰出企业家、杰出通商,营造尊商亲商爱商良好氛围。开放发展稳中提质。加强外资企业走访,赴外招商37批次,引导19家重点外资企业形成增资意向,泰科电子、万纬医药冷链、东久国际产业园等一批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落户,首支QFLP基金落地。建立外贸进出口100强、重点行业20强挂钩联系机制,推进“百展万企拓市场”“南通名品海外行”,优化RCEP签证服务、签发量全省第一。举办2023中国南通跨境电商选品博览会,首个跨境电商“飞地产业园”建成运营。高标准规划中瑞(如皋)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新时代中日(南通)产业合作示范园,中意海安生态园智能制造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五是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美丽南通底色更足。空间布局优化完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进展顺利,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论证,1329个行政村(居)形成阶段性村庄规划成果、其中482个已批准实施。《“南通之链”滨江绿道概念规划》完成编制,南通创新区、滨江、五龙汇、任港湾等功能片区建设项目顺利实施,通州湾示范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等产城融合水平提升。城乡面貌不断出新。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全市68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进场施工,主城区91台加装电梯项目投入使用。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守耕地红线,处置闲置土地3851亩,盘活产业用地3810亩。“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启动实施,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通过验收,获评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5个、示范村71个,新建和改造提升省级绿美村庄16个。生态本底不断夯实。155家化工、印染等重点行业企业整治提升工作扎实推进,完成185个清洁原料源头替代项目,淘汰3092辆国Ⅲ及以下标准柴油货车,4094个污染防治攻坚工程项目完工率达到75.4%,全市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全省领先,国考、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100%。高水平推进区域治水,新增农村生态河道480公里,幸福河湖试点焦港幸福河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风电、光伏项目稳步推进,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总量达到58.1%。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区域农业技术服务分中心全部挂牌,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省示范县创建实现全覆盖,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六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安全底线守住守牢。民生实事有序推进。20项民生实事顺利实施,累计完成投资约16.5亿元。8所中小学新建、改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3所,“双减”试点工作成效获教育部多次推介。全面推动18个高标准优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102家“医保便民药店”示范点基本建成,16个镇街入选“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建设单位。24所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新建改造工程、90个示范性村级互助养老睦邻点改造提升工程、10个示范性儿童友好社区(街区)建设点加紧实施,居住小区电梯完成加装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11300余台。富民增收拓展提升。全力推进稳就业、保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形势平稳,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4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95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68.5%。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76个村参与乡村公益医疗互助试点、4.2万人次享受补助3515.6万元,5503个农村产权市场交易项目实现交易金额5.4亿元、溢价率3.7%。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个百分点。保障底线不断兜牢。持续推行全民参保计划,上半年全市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9.2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2.75万人。动态实施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持续提升专项救助精准效能,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约1.45亿元。2次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补贴资金803.5万元,惠及12.4万名群众。精准落实“乙类乙管”防控措施,统筹抓好医疗救治和日常诊疗,实现平稳转段,疫情防控“南通屏障”更加牢固。深入开展本质安全提升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危化品、燃气等17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推动解决各类问题2.4万个,整治各类风险隐患4.3万个,上半年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5.8%和17.4%。顺利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现场验收。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管用有效的基层“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高标准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省级验收。

总的来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目标,攻坚突破、奋勇争先,计划报告确定的重点任务进展顺利,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经济更加循环畅通,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但也清醒看到,世界经济复苏仍显乏力,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市场主体预期不稳。

二、下半年工作举措

下半年,全市上下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狠抓落实、力求实效,不断加固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基础,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定位,着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加固经济稳增长基础。强化各类惠企助企政策的落实,用好惠企通政策直达平台,更大力度服务市场主体,助力企业稳预期、提信心。大力培育营利性服务业重点行业新增长点,壮大产业规模。全面落实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意见,持续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快棚户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强化产业项目实地督查与考评,加大土地、用能、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保障,推动省、市重大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出台支持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引导民间投资积极参与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建设。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项目管理,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聚焦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深化商业、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开展寻味南通美食节、“双十二购物节”、“夏季惠游·南通等你”、“江海风情·夜南通”等消费推广活动,擦亮“惠聚南通·美好生活”消费品牌。加快“四大商圈、两大集群”建设,推动南通中心年内开工。大力发展品牌经济、首店经济,深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构建多层次多元化消费场景。

(二)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着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实施“新科创30条”,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细分赛道,大力招引“四有型”科创项目。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打造南通创新区、沿江科创带等,放大“一核引领、四区联动、多园集聚、全域协同”的联动作用,提升创新要素承载能力。积极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一体化科创孵化链条,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创新主体作用。深入实施高企培育三年行动,健全完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路径,围绕雏鹰、瞪羚、独角兽、科技型上市企业等打造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深入实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攻关,在优势产业积极布局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优化提升省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北大光电院等平台质效,提高创新要素集聚水平。加强人才招引培育。实施“人才新政4.0”,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涵养最优创新创业生态,吸引人才、成就人才,加快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力争入选省“双创人才”“双创团队”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三)大力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扎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举办南通(上海)跨江融合投资促进大会、2023中国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等重点招商活动,建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全年新签约注册重大项目500个。完善以投带引、投招联动等招商方式,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资本作用。用好中奥、中意、中日等国际合作平台优势,放大“招商团组+驻外代表处”协同效应,持续开展跨国公司高管南通行等活动,利用外商投资股权基金等新方式,通过股权收购、返程投资等实现利用外资提质增量。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持续推动“1521”工业大企业培育,力争新增一批应税销售百亿、50亿以上企业。推动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链做大做强,力争全年六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突破万亿元。以涉海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谋划打造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两业融合由智能制造向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高端领域延伸。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加快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专项行动,做大软件信息、光电通信、云计算等产业规模。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智改数转”项目落地。加快培育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着力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以数字经济应用示范场景为引领,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开展粮油高产竞赛,努力实现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严格“耕地转进”项目管理,推动耕地总量稳步提升。全面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整区域推进试点。统筹推进农业设施权属登记、“小田变大田”等改革试验,激发乡村活力。

(四)放大“南通好通”优势,加快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稳步推进北沿江高铁、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绕城高速、洋通高速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如通苏湖城际铁路、通常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可研审批。全力推进南通新机场预可研报批,加快苏通二通道前期工作。深度参与跨江融合。持续推进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发展、生活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企业总部南通基地招引、南通机场航空货运发展、南通港国际货运发展等五大行动计划,谋划共建长三角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合作区,拓展全领域融合空间。高质量推进沿海发展。加快推进通州湾“2+1”码头等工程建设,力争网仓洪10万吨级进港航道一期工程开工。加快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疏港航道、通扬线南通市区段土地报批工作,实质性推进工程建设。加快通州湾港产融合发展。围绕“3+3+1”产业集群培育,加快产业导入,以产兴港、产城融合,打造具有江海特色的长三角临港产业新空间。

(五)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积极打造双向开放枢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动落实“万事好通”新66条,强化督查督办,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落实。强化法治保障,完成营商环境地方性立法。完善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回应处置管理办法,建立共性诉求和跨部门、跨层级难点问题协调办理机制。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跨县(市、区)“一照多址”,开展第六批“标准化+一件事”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受理和涉企经营许可清单管理两项省级改革试点,持续深化施工许可“一证办理”、桩基先行许可、项目“前延”审批服务等改革成效。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三年行动,支持海安市、海门区推进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试点建设。围绕优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制定指导意见,进一步厘清开发区与所在行政区的职责关系,持续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出台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系统谋划倡议提出十周年系列宣传活动。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外贸支持政策,出台我市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政策措施,积极组织企业参展,帮助企业抢市场、争订单。深化“跨境电商+产业带+海外仓”融合,支持跨境电商头部平台、龙头企业和服务机构落户,支持企业建设公共海外仓。持续便利RCEP签证服务,释放更多政策红利。放大岸线码头等优势,提升口岸开放功能,压缩通关时间,加快申报建设进境粮食、水生动物、水果、冰鲜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

(六)繁荣发展江海特色文化,提高城乡现代文明水平。建设江海特色文化强市。开展“全民文化节”系列活动,办好“送戏下乡”“四季村晚”“百本百场”等,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加快大运河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通段建设,实施好大生纱厂、南通天宁寺、张謇墓等一批文保单位保护修缮,激发遗产保护利用新活力。加强主题阅读活动推广,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推进书香南通建设。促进和美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建设具有江海平原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推行“积分制”“红黑榜”,构建村民全面参与机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提升与生活污水处理有效衔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垃圾收运设施建成率。依托乡村资源和特色产业,打造南通特色休闲农业品牌。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主城区重点片区建设,稳步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充分发挥历史遗产及地域风貌的价值,彰显城市魅力。出台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引导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均等化布局,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发展农村供销合作、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促进城乡消费双向循环。

(七)持续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建设生态美丽南通。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强化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管控,深化无异味园区创建、扬尘污染防治,确保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全省前列,力争降尘量保持全省最优。严格落实河长制、湾(滩)长制,开展骨干河道溯源整治,推进农田排灌系统、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确保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保持100%。开展土壤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推进建设用地流转“一张图”联动监管。加快“全域无废城市”“无废园区”建设,构建市县环境监测一体化系统。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更高站位推进长江大保护,常态化抓好长江禁渔和禁采工作,有序实施“退养还滩”“退围还湿”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建设沿江沿海生态带,年底实现全线基本贯通。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全覆盖建设,积极争取全省首批“生态岛”试验区试点,推动县(市、区)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稳步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推动风电、光伏储能等发展,积极争取入选省新型电力系统园区试点。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循环化改造和绿色制造,推广先进适用节能技术产品,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有序推进20项民生实事项目,强化“一老一幼”等重点群体服务保障。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驿站”建设,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助力企业稳定用工。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双创”工作,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深化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在通高校校地融合发展。推动市中医院迁建、应急医院等项目建设。扎实做好稳价保供工作,保障猪肉、蔬菜、粮食等重要民生商品稳定供应。加强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优化共建共治共享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持续推进“一站式”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红网格通通建”“精网微格”工程,切实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压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和案损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积极防范化解金融、能源等领域风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动仗。持续抓好安全生产。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开展违法使用燃气清理整治“回头看”,建设智慧燃气安全监管平台(二期),推进城市建成区餐饮场所“瓶改管、瓶改电”和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安装,改造城镇燃气老旧管网323公里。密切关注台风、暴雨、汛情等特殊天气变化,强化应急处置、灾害应对能力建设,切实做好迎峰度夏(冬)电力能源保供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下半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监督下,坚定信心、克难奋进,以学促干、敢为善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争取更好结果。